近日,根据中国应急管理报大数据舆情系统数据,在最新出炉的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说应急管理热议话题榜”的前十位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入围其中两件,分别是《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两篇建议。
据悉,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建议中,为更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分类、分级应对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郑鈜建议:第一,将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将风险防范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富集程度、交通便利条件、产业支撑基础、区域辐射能力等因素,分别在东北、西北、西南、华中、东南等区域确定若干城市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充分发挥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储备物资、快速响应需求、有序调配队伍、协同能力建设等优势,加快形成我国系统综合、立体全面的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十四五”规划应明确国家区域综合性应急救援中心的建设目标。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明确了“建设若干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的任务,但是这些中心主要针对自然灾害防治,难以有效覆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而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因此只有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中心,才能提升应急救援的整体性、协同性功能,整合应急、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公安等不同部门的应急救援资源,系统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第三,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应当兼顾公共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职能。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应当以公共安全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通过项目建设、资源集中、功能提升、服务拓展等提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驱动要素集中、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进而形成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更强有力安全保障。
在《设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的建议中,郑鈜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随着全社会对应急管理的内涵认识日益加深,社会对应急管理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应当对应急管理学科进行科学定位。鉴于应急管理涉及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现有一级学科不能涵盖的独特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以及专业、技能、素质要求,为此,郑鈜建议:
第一,将“应急管理”作为“融合性的新兴学科”,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组成部分,列为与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工商管理(1202)、农林经济管理(1203)、公共管理(1204)、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物流管理与工程(1206)、旅游管理(1209)等并列的一级学科。
第二,在“应急管理”一级学科之下,进一步凝练二级学科,可考虑设置应急管理与技术、应急科学与工程、应急救援与指挥、应急信息安全与管理、应急法规与政策、应急产业管理等二级学科,探索建设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多领域专门知识和较系统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