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四川省委:加强我省耕地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22-01-20   人气:62

近年来,我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我省耕地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本高、难度大、配套资金缺口大,耕地污染问题突出,监测评价体系、监测点和调查点布局不完善等。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的要求,致公党四川省委建议:

0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耕地质量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是落实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推动制定《四川省农田建设条例》,加快农田建设的法治化进程。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农田建设管理中的主体责任、支出责任和管护责任,对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占优补劣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二是科学编制全省十四五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平原河谷、浅丘地区为重点推动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建设适合不同地形气候、不同耕作条件、不同适生农作物的农田基础设施,以此支撑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逐步化解非农化”“非粮化撂荒等问题。三是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适时推动建立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总结目前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的经验并推广,在全省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同时,推动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与基层干部绩效评价挂钩的奖惩机制。四是探索耕地地力补贴和耕地质量提升挂钩的机制,试点以地力和折合产量为标准的占补平衡02坚持质量优先,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是进一步理顺体制职责,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推动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财政、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建设管理资金,统一技术标准,严格落实项目审查程序和项目实施规范,加强耕地建设监理队伍建设。二是分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设定集中连片规模、配套基础设施标准等指标,明确施工工艺等技术规范,分类指导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申请、建设和验收等。三是对已实施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尽快启动实施已建农田的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对灾毁高标准农田的修复。

03加强污染治理,遏制耕地质量恶化趋势

一是推动落实耕地投入品控制。压实村两委的监管责任,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涉农经营主体的重要作用,指导和倒逼农户、经营者加强种植(养殖)业投入品控制,全面落实化肥农药双减量。二是健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严格落实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回收义务与责任,完善监管和奖惩机制。三是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大经费和科研投入,对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典型污染开展系统治理和改良,探索科学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和模式。四是加强耕作层土壤的保护利用。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耕作层保护要求。积极探索新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和保护,将其用于新增耕地的开发和复垦等。五是持续提升土壤肥力。推广科学施肥,深化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重视发挥土地休耕、间(轮)作、种植固氮绿肥等传统农耕措施在持续提升土壤质量方面的作用,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

04优化监测评价,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一是进一步健全监测体系。利用卫星遥感、视频智能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耕地动态监测工作机制;支持引导市、县(区)两级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密监测网点,加强监测队伍建设。二是推动监测数据的共享共用。建立省市县上下联动监测通报机制,快速获取耕地变化信息。用好监测评价数据,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学评价政策调整对耕地资源的影响,为耕地质量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