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导向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已经到市场快速增长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有限,如退役动力电池得不到回收,重金属会严重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大量生产与装车,原材料供应短缺越来越严重,资源不足问题凸显,必将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因此,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生更危急的紧迫感。而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四川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省政协委员吴孟强建议:
01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支持政策,制订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建议制订《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拆解》、《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等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给予政策保障。建议设立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工业资金中,设立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02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行业作用,打造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鼓励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牵头,组织技术、人才、企业及资金等各方力量,协同作好动力电池使用管理、寿命评价、梯级利用、回收与拆解、化学处理回用等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链,创建省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创新技术研究院或工程技术中心,创建若干个区域化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中心,建设3-5个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示范基地,打造2-3个退役动力蓄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项目,培育3-5个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
03建立动力电池生产、使用管理与回收利用的动态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
支持开发建设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和溯源平台,加强动力电池生产、电池租赁、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机构等运营企业在溯源信息系统中建立动力蓄电池编码与新能源汽车的动态联系。加强动力电池及上游产业链与整车生产与后市场产业链的协同,强化生产责任制延伸制,鼓励现有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布局回收利用环节,鼓励整车厂、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等多方共建回收体系,形成产业链闭环合作。
04创新动力电池价值体系建设,打造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生态圈
强化回收利用企业引培,支持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利用龙头企业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材料再利用等环节成链发展,拓展回收应用场景。支持建立行业标准,支持制(修)订动力蓄电池拆卸、包装运输、贮存管理、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利用、拆解等环节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形成我省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标准体系。支持梯次利用产品应用,鼓励企业采购并使用梯次利用电池产品。鼓励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探索构建动力电池“电池银行”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动力电池回收来源痛点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打造产融体系,支撑我省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