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萍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接受新闻媒体联合采访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22-01-21   人气:292

 

119日晚,参加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了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秘书长杨志萍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主题,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接受采访。

 

杨志萍在采访中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川渝两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2020年以来,致公党四川省委会与致公党重庆市委会签订携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组建了川渝致公智库,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截止目前,双方已召开4次主委联席会议,联合举办2次川渝致公研讨会,围绕贯彻落实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的重点工作部署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

01强化交通互联互通,打造双循环重要交集区一是着力提高成渝地区之间,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建设,推动形成成渝地区协同发展交通新格局。二是进一步强化两地企业协作能力、升全产业链的服务水平、构建智慧物流运行体系,争取逐步放宽中欧班列3C (带电池)产品运输限制,促进中欧班列(成渝)高质量发展。三是发挥重庆、成都的国际门户枢纽功能,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作为国际陆海联通的重要交汇点,通过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多种物流方式的高效联动,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畅通供应链陆海新通道。02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共建外向型产业集群

一是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建立牌照齐全、行政互认互通、市场利率一体化、税源共享化虚拟新区的双城经济带。二是在成渝地区的自贸区先行先试,争取金融要素市场落户,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共建,对标RCEP出台更为详实的负面清单,争取将游戏企业出版受理和审批权限下放到示范区,支持生物医药研发类服务外包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保税研发,推动外商独资呼叫中心业务许可证落地。三是加快推进成渝两地协同立法,制定涉外、涉侨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推动最高人员法院国际商事法庭落户成渝,培育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四是共建外向型产业集群,培育中德(成渝)汽车产业园、中欧(成渝)航天航空产业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按照一区多园的方式,共建西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03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新高地

一是创新构建科技创新载体和统筹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依托成都科技城、科学城、重庆科学城和绵阳科技城为核心,打造创新金三角。二是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转化载体,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心,让科技创新成果更便捷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三是通过加大原生性科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构建全周期创新与产业培育体系。四是鼓励社会投资机构建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成渝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

04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

一是以熊猫文化、成渝美食、特色景点等为主线,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电影和音乐,抓好文化表达;积极开展美食竞赛,加强美食匠人的培育,做好美食文化的国际推广。二是围绕历史文化和特色街区、特色景区打造一批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线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贯通四川、重庆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完善区域国际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组织年度论坛及分论坛在本地召开。四是川渝地区共同申办一届世界级或洲际级大型综合运动会,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组织引进、对外交流平台搭建、国际服务配套等,提升川渝地区的国际知名度。

05提升人才吸引力,高水平建设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一是制定紧缺涉外人才目录,形成分析报告,针对性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二是搭建涉外人才联络交流平台,联合高校、企业组团赴海外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推动成渝优秀人才回流。三是努力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委托订单式培养。四是推动成渝地区高校与东盟各国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教育文化合作高峰论坛,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重镇。五是设立成渝地区引智专项资金,建立区域一体化的人才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