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马宗慧建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20-05-10   人气:108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然而人才流动的城市导向性,决定了基层各种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农村人才的缺失,要达到党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必须强化各类人才支撑。

为此,省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马宗慧建议:

一、认清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抓住新机遇。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就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家乡就近就业或回家搞特色种养殖业,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政策、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留住这部分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并从中筛选培养农村所需的各类人才。

    二、加强堡垒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首先要夯实基础,以现有的村党支部为中心,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本土村干部,充实村级管理人才,让乡村管理专业化;其次发展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可以从返乡人员和外出务工的优秀人员中发展,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最后要加大各类优惠政策宣传,吸引人才发挥专长,主动到农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三、坚持以立足农村、整合资源、聚合优势、服务“三农”的发展理念,把组建的新型基层供销社作为吸引人才的创富平台,并作为联系农村的纽带,从而发挥乡村振兴的作用。

    四、由政府牵线搭桥聘请一些涉农企业和高校的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按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可以极大的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弥补农村农业科技人才的捷径。

五、在引进人才方面,要不拘一格、重在实效。可柔性引进(每年几个月的兼职性聘任),通过引进人才,带动和培育本土人才;使用人才方面,要人尽其能,提供平台;用其所长,宽松包容。创造和提供宽松的氛围,尽可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在培养人才方面,要突出重点,长短结合,重点应是涉农企业管理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

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要市场激励和政策激励相结合。按照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提供酬劳。要特别尊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大作用和重要贡献,依法依规,切实保护好人才智力劳动的合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