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省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5+1”现代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突出,知识产权运营环境不断优化,然而也存在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提高,专利运营水平尚未达到全国总体水平,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效应没有充分体现等问题。
为此,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建议:
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导向作用
建立以专利导航引导推动我省区域经济、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实现精准规划、科学发展的发展模式。编制《四川省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引导知识产权资源高效配置。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知识产权运用相关数据指标的主动监测、实时分析和动态测算,全面及时反映我省知识产权运用情况。依托已获批的5家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单位,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商用化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利检索分析、专利态势分析、核心专利挖掘等服务。鼓励各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积极申报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为创新主体提供精准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利用相关培训,面向小微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专利信息帮扶。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修订《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增设惩罚性赔偿规定。大力争取在四川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建设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处理和司法活动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鉴定能力。推动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技术预审服务全面覆盖我省“5+1”现代产业领域。支持四川原创认证保护中心发展,为我省创造创新主体提供权威、客观、便捷的证据保全服务。吸引国际知名知识产权争议仲裁与调解机构入驻成都自贸试验区,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联合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机制,组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设立海外维权风险共担准备金。
三、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
一是优化知识产权运营环境。完善“平台+高校院所+机构+企业+金融+产业”六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推进知识产权价值评价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建设四川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探索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新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加快建设成都市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二是加速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构建以高校为骨干的“企业-科研院校”的协同创新网络,联合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指导本地高校建立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三是实施专利标准化战略。建设四川标准文献和服务平台,建立国内外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信息专库,建设四川省技术标准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鼓励我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化联盟。四是促进知识产权军民融合。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服务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动国家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试点平台建设,建设成都市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
设立四川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服务机构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研制我省知识产权服务地方标准,确保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建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非正常申请约谈机制,杜绝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打造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