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患病呈上升状态,儿童青少年引发的刑事(民事)案件甚至成为舆论关注问题。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时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要,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目前中小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教育网络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工作质量不平衡、教育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省政协委员易志隆建议:
一、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党委、政府负领导责任,教育、卫健、宣传、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防范工作,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效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落实。
二、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工作。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中小学均要设置心理咨询室。落实专门的心理教师,督促考取专业心理咨询证书,开展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教师心理辅导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使科任教师、教育工作者都要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三、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反馈青少年的心理情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利用“家长学校”“家风教育”“社区讲堂”等活动载体,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巧辅导,提高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四、整合资源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民政、文明办、卫健、共青团等部门发挥协调职能,充分发挥专业公益机构的人才优势,鼓励加强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农村地区留守学生、有心理问题的重点青少年人群拓展社工服务,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健康副校长”等形式,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机构深入学校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定点帮扶学生心理健康。宣传、网信、文化等部门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依法打击网络赌博、血腥暴力、色情低俗等网站和APP,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