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大规模应用,健全开放联动的技术服务体系,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有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人才支撑。技术转移人才将会成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下科技经济产业融通发展的加油器,带动技术服务业成为新经济高增长点的赋能器,培育新型独角兽企业的助力器。
目前,我省技术转移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技术转移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设置的相关学院、专业均较少且专业水准不够。第二,技术转移职业教育严重缺乏。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技术转移相关职业教育建设。第三,技术转移人才职业发展环境不完善。尚缺乏对技术转移岗位的职业成长环境的系统化深层次考虑。第四,技术转移高水平人才引进及交流机制缺乏。缺乏系统的对技术经纪人、经理人等专业程度较高的技术转移人才的认定与引进政策。
为此,省政协委员杨志萍建议,在全国我省率先系统构建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四川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培育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遴选试点,支持我省高校率先建立技术转移专业培养体系。组织我省智库专家开展技术转移全链条教育培养体系特征分析研究,遴选支持我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快建设完善“技术转移”专业课程体系,整合资源试点建设集产业化、知识产权、金融、法律等科技成果转化内容为一体的特色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教育培养培育体系,逐步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技术转移转化教育体系。
第二,整合资源,系统构建专业性的我省技术转移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所和职业学校,联合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产业技术联盟,以及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机构,整合资源试点示范建设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国际化的技术转移教学体系,形成长期教学、短期培训和远程教学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技术转移职业教育培育机制,建立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多元技术服务培养体系,从培训、认证、辅导、激励和职介等五种模式做职业发展引导,从“培训课程+产业活动”来开展专业培训项目,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系统性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做出表率。
第三,完善配套,为专业性技术转移人才构建良好职业发展环境。建议围绕技术转移人才发展环境,尽快出台专题政策推进高等院校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完善配套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职岗位、疏浚职务晋升通道、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岗位职责与管理办法,鼓励科技创新人员兼职、专职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构筑良好的技术转移人才职业发展环境,力争最终成为全国一流、西南地区示范高地。
第四,创新机制,促进高水平技术转移人才引进与交流。建议省委牵头有关部门创新制定引智机制规划,围绕技术转移率先出台专门示范性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和国内外引进计划,加快制定促进高水平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流动互联政策,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转移高水平人才队伍。鼓励高等院校、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岸”、“南方丝绸之路沿岸”、“长江流域沿岸”技术转移转化研究与交流合作,建立国际化、多元化高水平人才学习交流与发展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