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省人大代表马宗慧建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21-02-01   人气:159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形成了以基层为网底的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意识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社区疫情防控和防疫关口前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但也暴露出基层卫生人才匮乏、专业能力水平较低、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省人大代表马宗慧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助力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和发展。一是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资源配置中,坚持把人力资源发展放在首位。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稳定和发展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将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优化整合医疗卫生系统人才计划,重点培养基层亟需的公共卫生等人才,兼顾其他各类卫生专业人才。从培养培训、使用管理与评价、职称与薪酬等,多方助力基层卫生人才建设和发展。

二、加快培养和发展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一是优化培养途径。形成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连续的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区域性培训中心,定期性、集中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设立考核机制,颁发合格证书。二是优化培训内容。在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将公共卫生能力融入全科医生核心能力,培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的培训内容,培养应急防控意识,发挥前哨的作用,培养疾病诊断和防控能力强的基层“健康守门人”。三是深化“传帮带”工程。探索建立各级公共卫生人员流动机制,通过传知识、帮机构和带徒弟,培养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等能力。

三、强化编制管理,深化薪酬制度。一是在原有编制配置的基础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服务人口数为参考,以工作人员所承担的服务工作量为核心,科学核定和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与岗位,定编定岗不定人,并定期核查编制使用情况,减少空编率,补充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在评审职称时,进一步落实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单独分组,适当放宽学历与科研水平要求,优化职称评审条件,打破职称晋升壁垒,适当提高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三是完善建立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坚持多劳多得,设立岗位津贴、加班补助、偏远地区补助等项目,适当提高绩效,促使人才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