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共绵阳市委召开绵阳统一战线建言献策座谈会暨助推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刘超主持会议并讲话。
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付康,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亚莲,市委副书记刘光强,绵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经大忠,绵阳市政协副主席胡安虎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刘光强介绍了全会拟出台重要文件起草情况。各民主党派市(工)委、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绵阳市工委主委田荣华代表致公党市工委,就“多措并举破解我市引才难题,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高地”建言。
田荣华指出,近年来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更加明显,加之川内其他市州不断加大引才力度,抛出了一系列“诱人”的人才招引政策,使得绵阳市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不相匹配。要破解绵阳市吸引人才难题,必须着力解决绵阳市人才工作的一些软硬件短板。
田荣华建议:
一、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出台个性化人才引进政策。一是建议出台个性化人才引进政策。根据绵阳的产业发展需要,与在绵高校、国有企业等形成配套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对于急需专业性人才出台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如,大力吸引高端科研院所到绵阳设立研究院、研究生院。引进小规模研究院、研究生院较之引进完整的大学效益更加突出,不仅可以为绵阳培养人才,还可以依托研究院、研究生院集聚高端人才。二是出台技能型、实用性等中等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人才政策扶持不仅面向大中型企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而且对中小型企业引进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也应给予政策支持,从而减少中小企业引才成本,要出台“接地气”的中等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技能型、实用性等专业技术人才。这方面全国各地已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如杭州市从2015年起,将高层次人才列为A、B、C、D、E五个层次,目前已累计认定17613名高层次人才,几乎涵盖各行各业,特别是最近快递小哥获评杭州“高层次人才”获100万购房补贴、3万车牌补贴引发了舆论关注。三是积极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利用好绵阳市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出台外来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就医等配套政策。
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应在各园区规划设置中小企业发展区,通过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公寓、生活服务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帮助企业稳定技术工人,并利用好中等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和留住技能型、实用性等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出台更加切合中小企业需要的支持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政策的执行上要确保落到实处、不打折扣,通过大力发展各类中小微企业,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拓展技能型人才工作选择面。三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近年来绵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行政效能已有很大的提高,但还应对标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先进地区,创新流程优化和部门协调,力争把绵阳市建成西部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地软硬环境。
三、完善政策评价体系。政策对人才的引进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应根据本地人才特点,建立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不唯学历、职称论人才,而要以实际工作成果为依据,切实做到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同时,不断探索人才引进渠道,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步机制,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让项目和人才展现最佳组合,以实现最优效益。
绵阳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市(工)委有关同志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