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3名委员作大会发言。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李仲彬、郝康理、刘仆、罗霞、杨建德、徐玖平、景民。会议由杨建德主持。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到会听取发言。
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员、四川大学教授雷鹏以《关于发展脑科学脑产业,培育成都未来支柱产业的建议》为题做大会发言。
该发言由雷鹏与成都市政协委员、民进会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游自立共同调研并联名提出。
雷鹏在发言中指出,2020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加快建设航空航天、脑科学、精准医学、国盾融合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未来10年,脑科学创造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现代服务业、工业和军事等领域中,围绕脑科学形成的脑研究、脑创意、脑模拟、脑疾病、脑保护、脑开发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区域竞争特别是大城市产业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成都市拥有发展脑科学和相关产业的良好基础,应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度挖掘脑科学和脑产业发展潜力,为迎接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为此他与游自立共同建议:
一、做好脑科学中心建设顶层设计,打造国际知名的脑科学中心。抓紧着手进行脑科学和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判明形势,摸清家底,厘清思路。跟踪国家脑计划战略,围绕打造具有成都优势的国际领先、特色鲜明的脑科学新技术研用平台和创新中心,加快制定相关指导文件。积极支持参与“中国脑计划”的分工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国家研究中心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成都的医疗资源优势,重点聚焦脑科学领域的重大疾病(如抑郁症、老年痴呆、脑卒中等),以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和医疗专科建设为抓手,搭建平台,大力开展前沿医疗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建设。
二、搭建脑科学研究平台,打造“脑科学特色小镇”。规划打造“脑科学特色小镇”,吸引优势产业资源聚集,引导相关企业和科研平台集中集聚发展。积极吸引国际顶级脑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特色小镇”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建设,打造全市脑科学研究的核心引领平台。搭建脑科学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形成市场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参与、广泛协同的良好氛围。以“天府脑计划”和创建脑科学国家重大创新平台为契机,整合全市科研和产业资源,引导相关领域的机构共同参与在脑研究,大力构建脑科学产业生态圈,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
三、构建脑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脑产业发展能力。围绕脑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展示交流、市场应用等,支持建设科研主体创办脑科学协同创新平台。支持脑科学企业和产业联盟主导或参与编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脑科学企业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建设重要抓手,探索医联体医保总额预付、跨地区医保续费转移支付,第三方医学检验、特需医疗纳入医保支付,促进成都医疗服务升级。
四、出台脑科学发展支持政策,有序有力地加强对脑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支持脑科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脑科学的医疗器械产业为突破口,明确支持重点、支持方式、支持政策等,系统梳理在氛围营造、要素供给、需求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围绕脑研究项目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有效整合脑科学产业资源,形成比较优势。二是加大对脑科学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设立脑科学发展专项基金,支持脑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三是集聚脑科学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