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市“两会”毫无例外的延迟到5月份召开。期间,小组讨论结束时,召集人何健主任说:张委员,能不能分享你抗疫斗争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当时,我还真没有好好地去回想那些无论是令人感动还是令人窒息的抗疫经历,而且,很多过程也不想多提及。直到收到市政协《关于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通知》后,我才做了初略的梳理,认为有必要留下一些记忆。
最先拉响的警报
1月15日上午,我从成都出差回来,中心的同志向我报告,针对近期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下午4点,中、省疾控中心进行防控业务培训,问我要不要参加,我说“当然要”,班子全体参加。
事实上,当天下午中、省两级培训结束,已经是晚上7点。虽然过了吃饭的点,但我们中心全体参会领导和参会人员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都在等我说话。我问了一句:你们是否都听到了吴主任讲的要做好应对超过 2003年“非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切准备!同志们回答都听到了。所以,我们连夜作了人员、试剂、个人防护用品、应急值班等准备。1月16号下午4点,接到首个疑似病例报告。由于当时的诊断试剂盒没有量产,从上海发的5盒试剂还没到货。经多方联系,17号下午检验科长迅速赶往成都,从省疾控中心借了一盒试剂,立即返广进行检测。1月18号凌晨2点,结果显示:核酸阳性。重复实验,还是阳性。虽然此时国家还没有公布疾病名称和管控要求,但是,广安的抗疫阻击战就此几乎与成都同时打响了全川第一枪,严格按照当时“四快一稳一整治”的防控要求拉开了序幕。
当天下午,时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分管卫生应急的副主任来建带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也来到广安指导工作,并对广安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给与了充分肯定。
幸福的大年初一
随着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武汉于1月23日封城,全国多个省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四川也在1月24日启动了Ⅰ级应急响应。1月25日,大年初一,省政府在小礼堂紧急召开Ⅰ级应急响应后的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会,参会的有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市长、分管市长、卫生健康委主任、疾控中心主任、定点医院感染科主任。与1月20号来这里开会有了很大的不同,戴口罩、测体温、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都上了。
大年初一的成都,街上已经看不到行人和车辆,所有的门店关门停业。由于会议时间是下午一点,出发前我们备好路餐和饮用水,我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白一春主任随市卫健委汤才勇主任的车一路飞奔。差不多在中午12点到了省政府门口,打开车尾箱,驾驶员小冯给我们四人每个热了一盒自热饭。好几个市州的领导和同志们过来问我们在哪儿买的盒饭。此时此刻,太阳底下,站到街边,手里捧着热气腾腾自热盒饭的我们,觉得无比幸福。
在领导面前“撒谎”
这场疫情来得太突然,传播得太快,波及范围太广,又恰逢春节放假,个人防护物资很快吃紧。个人医用防护物资有使用有效期,各地都不会储备太多,甚至根本没有储备。我们广安因为2017年经历了H7N9流感,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或多或少都储备了一定数量的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截止1月26日,全市疾控中心尚有879个N95口罩和1075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其中,市疾控中心分别有342个和308套,按每天最少消耗10套计算,最多还可以坚持一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广安是川东门户,离湖北近,从武汉务工返乡的人员特别多。在疫情初期,我们报告的病例数一直位居全省第二。1月27日,尹力省长一行来广安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中午一点,在市委四楼一会议室一边吃饭一边召开小型座谈会。参会的有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卫健委主任和我;另外还有达州市市长和卫健委主任。当尹力省长问广安储备了多少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时,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的内心十分纠结,如实汇报吧,怕被调剂外借;数量说得太少,又怕批评我们毫无准备。我战战兢兢地说,全市疾控系统一共大约500套。还是被省长批评了。事后也忘了向主要领导报告真实情况。不管怎么样,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广安的核酸检测工作停摆,其他的都不重要。
惊心动魄的一夜
1月30日,晚上7点,国家疾控中心开展《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视频培训,市指挥部的会议我就请假了,提前15分钟到了中心五楼视频会议室参加培训。两个星期以来,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凡有新增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报告,都要亲自过目阳性病例的流调报告,这天也不例外。
刚到会议室,检验科告诉我,今天有两个阳性。刚好流调组把这两个人的流调报告递了过来。我发现,这两个病例一个去过重庆,一个从广东绕广西经重庆回来,活动轨迹相当复杂。其中李某某出现症状后还在前锋区代市医院上过一天班,参加了春节前职工大会;贺某某与从武汉回来的周家3人(已经确诊)同住一村,与周家人一起参加了周家侄女的歌堂和婚宴,还到罗渡场镇赶了场。在这之前,已有2例输入确诊病例家住罗渡场镇。我立即叫流调组的小田去把前面涉及到的5个确诊病例的流调报告拿过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关联分析。8点半,向指挥部疫情防控组组长、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刘小华报告,建议立即召开相关辖区卫键局长、疾控中心主任紧急会议。9点半,会议在卫健委409会议室举行。我通报了相关情况,提出了补充流调、深挖细查,划定疫点、立即消杀,中药预防、集中观察等建议。此时,会议室的空气是凝固的,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10点半,汤主任从指挥部回来,完全同意我们提出的处置意见,所有措施连夜进行。
会议开到晚上11点结束。同时,前锋区借用市卫健委301视频会议室,米亮书记亲自安排部署前锋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广安区、枣山园区、岳池、华蓥也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后来事实证明,当天晚上的决定是正确的,行动是迅速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显的,后面报告的病例没有1例与前述病例有关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他指出,这场疫情对全国各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次大考。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既展示了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不足。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总书记所关心的也正是我们疾控人所期盼的。
我发现,近年来,疾控工作不是很受重视,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疾控在做些什么工作。我省疾控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技术骨干流失严重。仅2013年至2017年全省疾控机构共计流失956人,占编内人员总数的8.26%。市(州)疾控中心应按常住人口万分之0.3-0.35来配备。但除成都及三州外,17个市州中,编制数占服务人口比例大于等于常住人口万分之0.3的市州疾控中心仅有4个(自贡、攀枝花、广元、雅安)达标。现有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也未达到国家85%的要求,其中省、市、县三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均未达到国家70%的要求。
我深知,我不仅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还是一名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安市支部主委,既有发声的平台和渠道,也有参政的义务和责任。
2月19日,致公党四川省委会主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组织部分党内专家学者在机关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精神,就疫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展开讨论,我受邀参加。会上,我提出了《关于科学规划建设二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议》《关于加强全省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等四条建议,其中,《关于加强全省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经致公党省委会修改完善形成集体提案提交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希望能够引起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在完善我省疾控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上有所作为。与此同时,我积极主动向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在编制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今年9月9日批准我中心增加编制20个,专用于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极大地弥补了专业人员紧缺这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