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鸟爱好者,到生态环保工作者;从只会拿起望远镜欣赏,到向政府提出一条条环保建议……44岁的成都市观鸟会会长沈尤一步步地走上了环保之路。
沈尤的观鸟生涯始于兴趣。他偶然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上发现观鸟专区,由此“打开了观察自然的一扇窗”。此后,他每到周末就和朋友们去户外观察野生鸟类,望远镜拿起便再也放不下。“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优劣的晴雨表,我们要透过鸟类观察自然。”沈尤说。
观鸟,知鸟,爱鸟,沈尤和伙伴们自然把目光投向鸟类的保护。
“我们着重做好调查研究,给政府多提可操作性的建议。”他们曾在四川省若尔盖境内213国道调查野生动物公路伤害,并将调查成果转化成政策建议。当地政府采纳了这些建议,由此,公路上多了减速带、电子眼,强制车辆减速,野生动物公路伤害发生率明显下降。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里,游船活动对野生鸟类栖息带来影响,这些鸟中有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他们的积极沟通下,游船改变路线,减少数量和班次,珍稀动物得以安然休憩。
为了破解野生鸟类被捕猎贩卖这一难题,沈尤和志愿者们常到乡间,向村民普及保护鸟类的知识。
“保护好生态环境和鸟类,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捕猎。”朴素的宣讲让当地村民对保护有了更多共识。沈尤和伙伴们还为村民发展生态旅游出谋划策,让不少地方获益良多。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观鸟人对这些变化最敏感。沈尤说:“环境改善令人兴奋,更令我感动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观鸟者的行列,在观鸟中体会自然的神奇,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