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致公党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2020年7月,我有幸作为一名普查员随叙永县普查组赴宜宾市屏山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作为一名宜宾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宜宾不一样的风光,这里再也不是父辈口中所说的贫穷、落后的老山区,它在脱贫攻坚的步伐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这次普查工作,主要走访屏边彝族乡,该乡位于屏山县西部,是宜宾市与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连接点,也是进出大凉山的主要通道之一。在经过系统的普查登记培训后,7月19日,我们这支“普查队伍”来到了屏山县。7月20日,约半天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屏边彝族乡,车驶入小镇,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漂亮的街道,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坐落两旁,穿戴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同胞惬意地行走其间。此刻,我真心为屏边彝族乡的脱贫攻坚显著成效而自豪。
怀揣喜悦之心,我敲响了各家各户的门,开展入户工作。彝族同胞们都是那么的热情,第一时间给我们端出凳子,准备茶水,看着他们的笑容,感觉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我们仔细查看“两不愁三保障”的主要内容,每一户都是房屋安全,饮水有保障,生活设施齐全。医疗与教育也有全面保障,每个人都统一购买了医疗保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够正常的在校学习,学校的营养餐也让家长们非常满意。交流的时候,彝族同胞告诉我们: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前,他们的住房比较简陋,甚至有的用帆布或者花胶布简易的搭一下就住下了,很不安全,后来通过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政策,他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安全又舒适。由于之前住房分散,交通不便,大多数孩子上学比较困难,现在好了,路修通了,孩子们能正常上学了。听到这些,我的心里十分激动,真心为屏边彝族乡脱贫攻坚的实效而喜悦。
在走访入户过程中,我和同事认真核实每一项指标,确保国家能如实了解脱贫攻坚真实情况,每一户都是我看一遍,他再看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提交,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而影响每一位帮扶干部的辛苦付出。因为对于帮扶工作,受访中的每一位群众都很认可,在种植水果、养殖家禽等产业方面,帮扶干部不仅是“指导员”,更是“销售员”,指导产业,帮助销售,增产增收。
截至7月25日,我们分别对该乡的街基、林场、屏边等村进行了普查,高质量完成了任务。7月26日入户时,我的身体出了问题,左膝开始轻微疼痛,渐渐地不能弯曲了,但我觉得我能坚持,不能拖了普查进度。带路人员发现情况不对,带我去乡卫生院检查,由于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在经过两三天的吃药、输液治疗后,左膝情况反而加重了,别说走路,连躺在床上都痛的咬牙。为了不给组织增加麻烦,我悄悄让卫生院加大药量,缓解疼痛。第三天,医生从我的左膝盖抽出了两针管积液,病情有了好转。第四天,疼痛感有所减轻,为了不耽搁普查小组的进度,我向指导员提出“归队”请求,按计划支援锦屏镇的普查工作。在锦屏镇时,同行的引导员看着我一瘸一瘸的,都比较担心,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左脚不能完全打直,且有疼痛感只能垫着走,但能够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普查“前线”,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一份作用,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止疼药”。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对屏山县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交出一份洒满汗水的“答卷”。彝乡旧貌换新颜,党的恩情永不忘,看到彝族同胞们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满满,我心里十分激动。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有幸参与脱贫攻坚,并有幸参与脱贫攻坚普查,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一伟大壮举,我感到十分自豪。希望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能够继续彰显致公本色,深入调研,建言献策,躬身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